《砭石疗法与养生美容》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砭石保健:五行砭与《内经》五行养生法(1)

向下

砭石保健:五行砭与《内经》五行养生法(1) Empty 砭石保健:五行砭与《内经》五行养生法(1)

帖子  Admin 周四 二月 21, 2008 12:32 pm

Very Happy


砭石保健:五行砭与《内经》五行养生法(1)

砭石,扁鹊石,泗滨砭石,泗水砭石,端午节、粽子、砭石灵宝通养生法,《黄帝内经》,人间砭道,五行养生法,五行砭,五行磬,泗滨浮磬,五音疗法,砭石博客,砭道子,道家养生,砭石保健

作者:砭石博客,砭石山东华泰北办;指导:山东83岁道长,砭道子。

bianshiblog@hotmail.com,huataibarter@gmail.com,bianshi13071171763@yahoo.com.cn


农历五月初二,我刚从山东回来,前几天在鲁,快过端午节了,徐董及李总瞩
msn:bianshiblog@hotmail.com,
blog:
http://hi.baidu.com/bianshiblog200

web:
http://www.9iwz.com/infolist.aspx?comid=37019


在县里买点好的粽子,让我给大山之中的砭道子老人家送去,人至山中,无功而返,山东泰泗山区雨水太大,进不去山了;我说:画个粽子吧,飞鸽传书,老人家望“粽”充饥吧,老道常是吃点自种的花生,再采点野果也就是道家餐了,真是天然食品,老人家越活越年轻了;想不到回京了,这边也在下雨,山东该晴天了,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也好嘛,旱情缓解一点,俺是农民,盼下雨嘛,好雨知时节,当旱乃发生啊。才回京,烟台来电,张氏砭石同好者,筹建砭石专科医院之事,下月回鲁再谈吧。好啦,周六,本想约人去京西爬山,下雨,没法去,安全第一,再写博文吧。

上文讲:“人间砭道”及大中华区道家养生美容咨询服务,有网友来电邮让再谈谈“人间砭道”的概念;“人间砭道”嘛,就是释道儒养生文化共冶一炉,并以中华本土道家养生文化为主,全球化传播道藏养生文化,全球化培养道藏养生人才;又磬砭共举,磬为体、砭为用;所谓“浮磬砭道”是也;并遵《道德经》之大德,学《内经》养生经典,又循扁鹊足迹、遵扁鹊砭道;行“上医医未病”之大德,砭石砭针砭灸砭药、砭磬导引、砭石按摩,五术共用;共奏养生保健、美容美体之“天人合一”之大道; 如此,为民族复兴,为光大中华,为构建和谐中庸的地球村而努力。


“人间砭道”中主要提畅的是中国古代道家与儒家对养生学之认识:

“养生”一词,首见于《吕氏春秋•节丧》:“知生也者,不以害也,养生谓之也。”这一时期,由于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人们开始进一步探求与总结有关疾病的防治和健康的保养理论和方法;《内经》以道家养生思想为主,其中阐述了不少养生学方面的知识,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后的不少养生学专著,都由此发展而来。众所周知,祖国医学的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养生学的发展亦不例外。

1,道儒二家均认为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顺应自然,颐养天年



中国传统文化以道儒二家为主流,在养生学上他们均认为:人依赖于自然而生存,同时也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都认为人体生命由生理的机体与精神的活动两部分结合而成。寿夭的原因不仅仅存在于生理的机体之内,更重要的因素是在精神活动之中,所以两者都十分强调精神生活的优化与物质生活的超越,追求道、德“至善”的理想境界,以保持人体内在、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和谐,达到尽终天年的目的。管子在《形式篇》指出:“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
又在《五行篇》指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养生。”老子提出顺乎自然的养生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论衡•谈天》指出:“因天之生,也以养生”,“天地含气之自然”。

五行学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代表性物质。五行学说即是根据自然界不同事物特性和相互关系,把份繁复杂、形形色色的事物归纳为五大类,分别以土、木、火、金、水五种物质作为代表,藉此对不同事物的特性放相互关系加以描述。如木性生发、柔顺、疏达;火性灼热、上炎,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动力源泉;土性敦厚、滞重,有长养万物之功;金性刚强、清峻、肃杀;水性润泽、清冷、下行等。

五行的相互关系,最基本的是相生与相克关系。相生,就是量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滋生、赞助之功,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就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抑帛、克服、克制之功,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等。相生与相克是木、火、土、金、水这类物质之间的基本关系,每一关物质的自下而上都受到另一关物质的滋生、赞助,又受到另一类物质的压抑和克制一功事物平衡地、基同地存在于自然界之之中就是由于这种生克关系,只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运行不息,合自然界优质平衡、有序和生生不息。

在生克的基础上,五行之间还有相乘和相侮关系。相乘就是当一种物质处于亢盛状态,所受到的克制不足以控制它对其所克一方的压抑和克制使后都受到较台的克制和压抑;相侮就是处于衰弱的物质无力对其所克的物质进行克制而反受其反制和克服。如木气亢盛时则对土的克制有加,土气受制此为相乘;金气不足,无力克木,反受木氯反制即为相侮。这种相乘、相侮既是五行之间失衡的结果,又是达到音质的平衡的途径。如木气亢盛大,则乘土地而侮金,金气衰弱则难生水,水弱则木失其生,其气自衰,亢盛之木气可以平复。

自然界与五行: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归纳五行,当然自然界中的事物纷繁复杂,无法一一列举。在这种归类联系中,同属一行的不同事物之间,或具有相似的特性,或具有相伴、相通、相助的关系,称为“同气相求”或“同气相生”。如春季春风盛行,万物萌生,与森性相同‘夏季气候炎热,如同播火,万物茂盛,与火性相类;长夏之时,暑热多湿,正是万物果食生长的时期,与土性相应;秋季秋风萧瑟,万物雕蔽,与金性相似;冬季冷气袭人,冰封大地,万物蜇藏与水性相合。到于生克乘侮关系,有些是直接的,而大多则是间接的或内在的,不可作表面认识。

“五行磬”及“五行砭”解词:

“五行磬”为“宫商角徵羽”五枚编磬,砭磬也,“刺”病也,此“刺”为杀也。原产地:山东泗水源泉林,泗滨浮石A级(本色玄黄、灰红色扁鹊石料制.玉磬)

“五行砭”,五件套(砭虎砭针砭权砭跕砭板);五行砭对应五种古《砭经》手法(点摩烫刮划);经典产品为出土药王像“左手盘龙针砭、右手虎符状砭板”;又配备古砭权古砭跕古砭板;以五行砭及五种砭术常用手法对应五脏及12皮部及14经络线,遵“砭石灵宝通养生法”光盘CD-ROM操作,养生保健、美容美体大道可成。原产地:山东泗水源泉林,泗滨浮石A级本色玄黄、灰红色扁鹊石料制.玉砭)

[砭石山东原产地保护]解词(略)

2 ,道家返朴归真,养性全神

道家哲学立“道”本义,是对人生命存在的关注和生命本原的探求。古代养生学常以慈、俭、和、静四字为养生之要,其源本于老子“三宝”之说,“三宝”即“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首日“慈”便体现了对人生命的关注和爱护之心;“俭”就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敢为天下先”的具体含义就是柔弱不争,老子日:“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三宝归一,即老子的“自然无为”,也就是超越人为的强作妄为与嗜欲而达到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由境界。老子又称之为返归“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婴儿,既有返归自然纯朴天真之性的返朴归真之意,也含有超越物我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对天人和谐统一的向往和追求。如庄子《逍遥》中所描述的自由出入陆合,行于天地之间的境界。从养生的角度理解,只有超越了自我,达到一种不为世欲物欲所累,不受人为嗜欲所左右的崇高境界,才能够无为而无不为,所谓“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这样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有可能去体验、享受人生命中真正美好的东西。《黄帝内经》中主要是道家养生思想。

引用:《五行篇》指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养生。”老子提出顺乎自然的养生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论衡•谈天》指出:“因天之生,也以养生”,“天地含气之自然”。

《内经》五行白话解:东方应春,阳升而日暖风和,草木生发,木气能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气,肝气又能滋养筋,筋膜柔和则又能养于心,肝气关联于目。它在自然界是深远微妙而无穷的,在人能够知道自然界变化的道理,在地能生化万物。大地有生化,所以能产生一切生物;人能知道自然界变化的道理,就能产生一切智慧;宇宙间的深远微妙,是变化莫测的。就化在天空中为风,在地面上为气,在人体为筋,在五脏为肝,在五色为苍,在五音为角,在五声为呼,在病变为握,在七窍为目,在五味为酸,在情志的变化为怒。怒气伤肝,悲能抑制怒;风气伤目,燥能抑制风;过食酸味能伤筋,辛味能抑制酸味。(五行磬之宫音磬为黄为宫,最为常用也;五行砭之用,通经络、补气血、调五脏、祛百病可也)

南方应夏,阳气盛而生热,热甚则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充足,则能生脾,心气关联舌。它的变化在天为热气,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在五音为徵,在五声为笑,在病变表现为忧,在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的变化为喜。喜能伤心,以恐惧抑制喜;热能伤气,以寒气抑制热;苦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五行磬之宫音磬为黄为宫,最为常用也;五行砭之用,通经络、补气血、调五脏、祛百病可也)

中央应长夏,长夏能生湿,湿与土气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气,脾气能滋养肌肉。肌肉丰满,则又能养肺,脾气关联于口。它的变化天为湿气,在地为土气,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在五音为宫,在五声为歌,在病变表现为哕,,在窍为口,在五味为甘,在情志变动为思。思虑伤脾,以怒气抑制思虑;湿气伤肌肉,以风气抑制湿气;甘味能伤肌肉,酸味能抑制甘味。(五行磬之宫音磬为黄为宫,最为常用也五行砭之用,通经络、补气血、调五脏、祛百病可也;)

西文应秋,秋天气急而生燥,燥与金气相应,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气,肺气能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则又能养肾,肺气关联于鼻。它的变化在天为燥气,在地为金气,在人体为皮毛,在五脏为肺,在五色为白,在五音为商,在病变的表现为咳,在窍为鼻,在五味为辛,在情志的变动为忧。忧能伤肺,以喜抑制忧;热能伤皮毛,以寒抑制热;辛味能伤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五行磬之宫音磬为黄为宫,最为常用也五行砭之用,通经络、补气血、调五脏、祛百病可也;)

北方应冬,冬天生寒,寒气与水气相应,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气,肾气能滋养骨髓,骨髓充实,则又能养肝,肾气关联于耳。它的变化在天为寒气,在地为水气,在人体为骨髓,在五脏为肾,在五色为黑,在五音为羽,在五声为呻,在病变的表现为战栗,在窍为耳,在五味为咸,在情志的变动为恐。恐能伤肾,思能抑制恐;寒能伤血,热能抑制寒;咸能伤血,甘味能抑制咸味。(五行磬之宫音磬为黄为宫,最为常用也五行砭之用,通经络、补气血、调五脏、祛百病可也;)

3,儒家养生之道,修德为先

儒家注重道德修养的思想,贯穿于中医养生学中。孔子《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故“仁者寿”。《素问•上古天真论》:“淳德全道……此益其寿命而强者也。”唐代孙思邈是一位文化巨人,又是一位中医学家、养生学家。他的养生学思想突出地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剖析了“养德”与长寿的关系。他认为:“养生有五难。…德行不走,纵服至液金丹未能长寿……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历代儒家都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提倡修仁爱之心,通过“仁民爱物…‘止于气善”,达到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仁爱之心。清代石金成《长生秘诀》更讲得明白,“寿之切要,唯以德善为主,调养为佐”,坚信“德可延年”。可见养生当从修德人手,养德养生是历代儒家养生之准则。此与中医养生名句《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相吻合。

4,养生之法,道家偏静,儒家偏动

道家静,以静养、消极、无为为特点。老子、庄子以为欲望太过能致疾损寿,主张清静养神。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将为不死药。”其意是指人们的思想要安静,清闲,不要存过多欲望,而这样做就能使神志健全、精神内守、益寿延年。庄子则在《无道篇》云:“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则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庄子•存宥》:“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损汝精,乃可以长生”。他们都极力提倡“清静无为”“无欲”的道家养生观,认为恬愉乐观可以免忧患,养精神,防外邪;虚静无为则可以防止多欲和过劳;并告戒人们去名利,戒色欲,调情志,修行止,以使心胸平正,精神清虚,延年益寿。

Admin
Admin

帖子数 : 193
注册日期 : 08-02-21

http://bianshiblog.longluntan.cn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